利世民
利世民聲音專欄
【國際關係】裴洛西訪台
2
0:00
-16:52

【國際關係】裴洛西訪台

點解國際關係專家覺得中美終須一戰? | 中美關係過去三十年變化 | 北京會點樣回應?
2

雖然裴洛西(Nancy Pelosi)仍然未踏足台灣;但今日我想講嘅四件事。

  1. 所謂國際關係專家點解反對裴洛西訪台

  2. 中美關係過去呢幾十年又有乜嘢變化;中美係唔係終有一戰?

  3. 北京會點樣回應

  4. 美國兩黨又點解會咁支持裴洛西呢次訪台?

首先係想睇吓到目前為止,所謂嘅國際關係專家,點解咁反對今次裴洛西訪台嘅計劃;更重要係從呢啲國際關係專家嘅立場,去分析所謂嘅國際關係研究係乜嘢一回事。

有新聞報道指,美國國家安全局其實有向裴洛西明確表示唔支持呢次訪台嘅計劃,但既然呢個係裴洛西嘅決定,行政機關就算唔支持,但亦都無權反對。畢竟三權分立之下,國會同行政機關互不從屬。眾議院議長,唔需要聽從行政機關嘅指命。美國國國家安全局,亦只可以畀意見。但去到最後,作出決定之後,無論係行政機關抑或軍方,當然亦有責任,盡力保護呢位美國代議政制嘅最高代表人物。

講返少少歷史。裴洛西如果踏足台灣,佢將會係自 1997 年共和黨眾議員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訪台以來,踏足台灣最高規格嘅美國嘅政要。

1990 年代中美關係係點? 會好唔好得過目前?

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美,北京表示不滿,結果就射咗啲導彈落海洩憤。由 1995 到 1996 年,台海氣氛係相對緊張,當時甚至乎有人出咗本書,就叫做《1995 閏八月》。有啲人話呢本書係嘩眾取寵之作,但亦有台灣文壇嘅人就話,呢本書係神作,因為佢嘅價值就係在令本身嘅預言不能實現。

台海危機一直維持到 1996 年嘅總統選舉;到李登輝當選之後,危機亦都結束。

之後,金里奇訪台,李登輝就表示台灣無迫切需要獨立。

另一邊廂,其實 1995 年世界貿易組織剛剛成立,中國本來可以係有機會成為創始成員國,但由於匯率以及貿易政策,結果都係要等多幾年;而中國加入世貿之前,中美之間重要嘅議題,就係最惠國待遇。

至於 1997 年金里奇訪台,北京嘅反應都只係話「唔明白訪台目的」,促請美國唔好改變對台政策。而金奇里都好識做,回應話只要係和平統一,就支持一個中國。

可以話 1990 年代,中國處境相對被動。一直演變到今日成日話不惜武力統一台灣,呢個立場亦都反映咗,北京對台灣嘅民情判斷。

當然,廿六年後嘅今日,解放軍嘅武器裝備遠超從前。問題係,以今時今日嘅中國嘅處理,究竟有冇能力負擔攻台嘅代價,有冇意志去搏命,最重要係有冇呢個必要?從習近平嘅言詞,可以見到佢好希望全世界都相信,佢係會放手一搏。

英國金融時報嘅社論話裴洛西呢個訪問係「不合時宜」(ill-conceived and ill-timed)。英國衛報有類似嘅立場,引述國際關係智庫嘅觀點,指中美目前關係非常之緊張,雙方應該要克制同對話。

點解呢啲國際關係專家,會咁反對裴洛西訪台?唔通佢哋都支持一個中國,而且係北京所代表嘅中國?其實國際關係專家嘅糾結,係一方面認為中美最終會有一戰,但佢哋心底裡又唔想自己有生之年會見到,所以有機會就話大國之間要對話、對話、對話。對乜嘢話呢?對話有乜內容呢?其實佢哋從來都唔講,亦唔知。

更重要係點解佢哋覺得中美最終會有一戰?中美國之間,係唔係避免唔到發生衝突?

正如剛剛所講,好多所謂「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專家,的確係咁諗;對唔熟悉呢個術語嘅朋友,請容許我解釋一下何謂「現實主義」。簡單講,現實主義,其實就是相信大國同大國之間,只係睇力量平衡,睇地理上、心理上、金融經濟上,佢哋之間有冇緩衝區,換句話說,如果冇咗緩衝區,佢哋就會發生衝突。

現實主義嘅想法,歷史悠久;去到 19 世紀,現實主義基本上亦國際關係研究嘅主流。所謂最終一戰,用「牛肉角順嫂」嘅講法,就係「一山不能藏二虎」。

現實主義,當然都有盲點。如果話一山不能藏二虎,咁佢哋又點樣解釋,打咗幾百年嘅法國同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就停止戰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政治學由偽科學變成更精密嘅偽科學,學者更醉心於所謂嘅「模型」(Model);政治學亦變成政治科學。博弈論,亦成為咗政治科學裡面一套好重要嘅工具。從博弈論分析,如果大國雙方都有可以殲滅對方,甚至乎殲滅全世界嘅能力,佢哋反而就會盡量避免進入呢種全面戰爭嘅狀態。 博弈論呢個表面上違反常識嘅結論,其實亦都否定咗現實主義對大國終須一戰嘅想像。

廿世紀下半葉,冷戰最多都係通過啲代理人(proxies),進行區域層面嘅衝突。冷戰結束之後,衝突嘅對象由國家政府級別,漸漸演變成非國家政府嘅級別,例如武裝恐怖分子,駭客團隊之類。 甚至韓戰期間,美國都只不過係同中共嘅志願軍作戰。嚴格來講,過去嘅幾十年,美國同中國係冇發生過真正嘅正面衝突。

講返台灣問題。當年尼克遜去北京見毛澤東,然後放棄台灣,當時究竟為咗啲乜呢? 當時放棄台灣,最重要嘅原因係為咗聯合北京對抗蘇聯;1972 年嘅《上海公報》,亦係近代中美關係裡面嘅嘅起點。北京成日講「一個中國」,就係由呢份文件出來;而美方嘅重點,就係重申由中國人民自行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但從呢個角度去分析,就可以見到 1991 年蘇聯瓦解後,中美關係嘅平衡其實就發生微妙嘅變化。 中美關係其實由 1990年代後期慢慢開始變質,兩國之間嘅競爭越來越明顯,甚至去早在廿年前已經出現規模相對細嘅衝突,例如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海南軍機事件等。

今時今日,現實主義當中,有一派人覺得俄羅斯對美國已經唔再係威脅,反而中國先至係需要關注。另外有一批人又相信,中國同俄羅斯向來都有矛盾,美國係應該要識得利用呢個特點,去得到平衡。以上兩派觀點,並無矛盾;但係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似乎現實主義嘅三分天下計又唔係好行得通。

講返裴洛西今次去台灣,時間表面上好敏感。因為 8 月 1 日就係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五周年,亦都係呢一兩個星中共傳統就係會開北戴河會議,去準備十一月嘅中共黨代表大會。今年嘅黨代表大會,就係二十大,亦即係習近平史無前例咁擔任第三個任國家主席,甚至乎繼續做黨總書記、中央軍委等。 習近平第一件事要處理,嘅係國內嘅壓力;一方面,佢唔可以畀人見到軟弱。事實上,有消息話指近日大陸國內媒體,盡量冷處理裴洛西訪台,避免令事件升溫。

另一方面,習近平亦冇理由揀呢個時間,為二十大製造任何變數。 假設習近平毫無懸念繼續執政,我睇唔到北京有乜嘢需要喺依家冒任何風險。

北京會做啲乜去回應呢?理性嘅推斷,佢哋多少都會做啲低風險嘅回應。其實華盛頓對北京所做嘅事,北京都可以做返同樣嘅事。如果話裴洛西訪台係挑釁性,北京有啲乜嘢可以挑釁返美國?會唔會同普京有啲咩活動?又或者向阿富汗嘅塔利班做啲乜嘢?會唔會懲罰啲喺中國做生意嘅美國企業?又或者逮捕一啲依家身處中國境內嘅美國人,話佢哋幫美國政府做間諜? 呢啲又係唔係叫做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最後,請大家記住,所有政治,都係由內部政治開始。甚至乎今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其實背後都有自己國內政治嘅原因。多年來,美台關係,亦建立於武器交易;從前如是,目前如是,好多人希望未來亦如是。所以,裴洛西訪台有咁強大嘅兩黨共識,一啲都唔值得出奇。

不過,裴洛西今次訪台,有好大嘅可能其實呢個只不過佢個人嘅願望。假如我都已經 82歲 ,我諗我做啲乜嘢事都係隨心所欲;做人去到呢個年紀,唔應該有太多遺憾。

Discussion about this episode

User's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