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Transcript

大自然化工廠.蔬果菌類應該怎樣吃?

為甚麼蔬菜菌類含有那麼多複雜的化學成分?

今集「養生科學」想改變大家的想法是:看似「人畜無害」的植物和真菌,在演化這場大戲裡,其實都是大自然裡面最複雜的化工廠。

跟能跑能跳的動物不一樣,植物和真菌老實待在原地,沒法避險,所以它們其中一個存活的原因,是能夠製造各種化學物質來保護自己,特別是對付那些想吃它們的昆蟲。上次我們談到迷幻蘑菇的 Psilocybin 就是個典型例子;對昆蟲來說可以是致命的毒藥,但由於我們人類跟昆蟲一樣,有共通的「零件」,當誤打誤撞吃下去後竟然出現「內觀淨觀」這種奇妙的體驗。

更常見的像咖啡因和尼古丁,它們都同屬於「生物鹼」(Alkaloids);這類物質的共同點就是帶點苦味,而且都會影響神經系統。但不是所有生物鹼都會讓你上癮,例如 Psilocybin 就不會刺激我們大腦的獎勵機制,不會像咖啡因和尼古丁那樣令人成癮。

另一種植物中常見的「化學武器」叫「草酸鹽」(Oxalate);很多蔬菜裡都有,尤其是菠菜。草酸鹽會跟我們身體裡的礦物質結合,形成小晶體,累積多了就可能變成腎結石。當我們總覺得吃蔬菜就是健康無上限,但其實裡面也藏著這些健康陷阱。

最後提醒大家,夏天很多人喜歡吃的荔枝,吃多了可是會中毒的,這可不是單純的「熱氣上火」。

說到底,我們對植物性食物的理解,常常停留在「健康、任吃」的層面;但它們為了生存,自然會演化出各種「生存策略」和化學物質。我們作為消費者,得用更科學、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這些食物,了解它們的化學成分和對身體的影響,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趨利避害,吃得聰明、吃得健康。

記事,別再天真地以為植物就只是「纖維」;它們經過億年以上的進化,才是大自然裡最複雜的「化學工廠」。

Discussion about this video

User's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