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Transcript

【金錢大歷史.上】通貨.銀行.資本主義

什麼是錢?什麼是通貨?銀行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模式? 什麼是資本主義?
  • 什麼是錢?什麼是通貨?

  • 銀行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模式?

  • 什麼是資本主義?

過去我經常談到經濟學,尤其是貨幣、銀行等等。有些聽眾朋友反映,有些概念比較深奧,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想,有沒有辦法可以用一些和一般教科書不一樣的內容,讓大家更容易明白:究竟什麼是錢?什麼是通貨?銀行是如何運作的?以及什麼是資本主義?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金錢的大歷史,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帶大家了解這些我們經常接觸到的經濟學概念。

首先,第一個要掌握的概念就是:什麼是錢?什麼是通貨?要知道什麼是通貨,我們可以先從沒有錢的世界開始,看看那時的社會是如何運作的。

原始社會的人類是狩獵採集者 (Hunter-Gatherer),他們靠打獵、採集野果和堅果維生。這種經濟模式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什麼是自給自足呢?簡單來說,就是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同一個人,生產和消費幾乎同時發生。你打了獵物,最多也只是帶回部落,和族人分享。在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中,你不會有多餘的產能。如果你找不到食物,你的族人可能就要挨餓了。但打獵的收穫並不穩定,有時候你運氣不好,打不到獵物,你也會和族人分享他們找到的食物。這種共享資源的方式,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共產主義。

如今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原始部落,值得我們去研究。他們的生活以部落為中心,這種部落模式某種程度上也分擔了風險。在這種經濟模式下,沒有貨幣,也沒有交易,只有分享。從這種最基本、最原始的人類生存模式來看,人類群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分擔風險。

人類歷史從原始邁向文明,最重要的進步之一就是出現了文字。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考古發現顯示,最早的文字記錄,這些記錄的內容,很多都是關於借貸的。考古學家也發現了一些更古老的記賬方式,那是在文字出現之前,人們如何記錄債務關係?他們會使用陶罐,裡面放著一些陶製的圓球,就像彈珠一樣,作為「信物」(Tokens)。他們將這些信物放在陶罐上,代表某個人借了多少錢或多少糧食。

我們發現,最初的文字很多都是會計記錄。此外,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開始發展農業。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農業和城市發展息息相關。城市通常是帝國的中心,而農村也從自給自足轉變為規模化的農業生產,這種規模化的農業生產往往需要依賴奴隸。因此,文字、農業、帝國和奴隸制度,都是在歷史的同一階段出現的。

與此同時,城市裡主要的居民有兩種:商人和貴族。古代的貴族主要分為兩種:神職人員,例如宗教領袖;以及軍事貴族,例如軍人。這就是古代社會的階級結構。

有趣的是,文字的出現實際上比貨幣更早。我個人更喜歡用「通貨」(currency) 這個詞,這個翻譯既典雅又精準,因為錢或貨幣的目的就是促進交易,所以稱為通貨。

前面提到,在通貨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借貸的概念。英文裡有一句話說:money is debt,意思是錢就是債務。承接剛才提到的古代記賬方法,就是在陶瓷片上記錄誰欠了多少糧食、多少錢、多少牲畜等等。但這種方法的效率不高,因為記錄只有一份,而且保存在城市裡,所以古代的債務無法拿去交易。

後來人們想到,可以用某種信物來作為債務的憑證。當時人們還沒有發展出在紙上記賬的方法,所以他們使用的憑證通常是一些稀有物品,例如首飾、寶石、貝殼等。這裡我想補充說明一下「信物」(Token)的概念。近年來,人們經常談論加密貨幣,尤其前幾年,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所謂的「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s,NFT)。其實 Token 的翻譯應該是「信物」更為貼切。什麼是信物呢?如果A和B之間有一個約定,如果只是他們兩人之間的約定,就不需要信物來記認。信物是為了讓第三方,例如C、D、E、F等等,都知道A和B之間存在著一個協議或約定。通貨是一種特殊的信物,它可以轉手交易,而且任何人都知道,只要持有這種信物,就可以用來清償債務。

作為一種通用的信物,通貨需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它必須具備普遍性,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能夠識別它,並知道可以用它來償還債務;其次,它不能輕易被複製,否則如果可以無限量製造,它的價值就會下跌,這就是通貨膨脹。

在古代,最常被用來作為通貨的是金屬。因此,最終所有貝殼或其他實物形式的信物,都不如金、銀、銅三種金屬。

通貨的出現帶來了巨大的轉變,它讓交易不再局限於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你不需要認識生產者,也不需要認識消費者,只要有市場價格,交易就能進行。通貨的出現,拉大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無論是時間上還是地理上。有些人,例如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這種現象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疏離(Alienation),但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作為生產者,你當然希望接觸到更多消費者;作為消費者,你也希望有更多選擇。想像一下,如果只能向你認識的人購買商品,你的選擇將會非常有限。因此,貿易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

在早期社會,人們使用各種不同的信物作為通貨,例如黃金、白銀、銅錢等等。由於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通貨,於是在一些主要的城市就出現了專門從事貨幣兌換的職業,也就是找換店。早期的找換店除了兌換貨幣,也提供借貸服務。由於他們經常接觸外來人口,而且掌握許多市場信息,因此在一般人眼中,這些商人或找換店的人並不值得信任。在古代社會,與外來人接觸 often 帶有負面含義,甚至會受到歧視。此外,商人利用信息差

獲取利潤的行為,也 often 被視為不道德。還有一個原因導致商人社會地位低落,那就是他們 often 替貴族收稅。在一些大型帝國中,將各地區的農產品運送到中央政府非常困難,因此統治者會委託商人將收穫的農產品 converted 成通貨,再運送到中央。當然,商人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利益。因此,在歷史上,商人 often 被視為社會的底層。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士農工商」的說法,商人排在最後,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從事一些被認為不道德的行為。

在早期的社會,人們使用很多不同的「信物」,例如黃金、白銀和銅錢。正因如此,在一些主要的城市出現了一個新的職業——找換店。早期的找換店除了幫助人們兌換不同的貨幣之外,也會借錢給人做生意。由於他們參與許多交易,也掌握了很多信息,所以在一般人眼中,這些從事貿易或經營找換店的人並不值得信任。在古代社會,能夠接觸「外人」的人 often 會被人歧視,或者說,往往是那些被歧視的人才會去和外地人做生意。此外,由於他們掌握了許多信息,他們也會利用這些信息來獲取利潤。所以古代的人認為,這些貿易商或找換店的人是不可信的。還有一個原因讓他們的社會地位更加低落,那就是他們 often 會代表貴族去收稅。特別是在一些大的帝國,不可能每次都將地方的農產品收回來,再運到中央。因此,中央的統治者會通過這些商人或找換店的人,將收回來的地租和地稅(通常是以農產品計算的)變成通貨,然後再將這些通貨運到中央政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從中獲利。也因為這個原因,在歷史上,商人一直都被貶低為社會的最低層。所以為什麼會有「士農工商」的說法?為什麼商人會排在最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做了很多一般人認為是有違道德的事情。

通貨的出現,讓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無論是時間上還是地理上。有些人很不喜歡這種現象,例如馬克思主義者就認為,將生產和消費分開是不好的,他們稱這種現象為「異化」(Alienation)。但是,如果我們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個生產者,你當然希望能夠接觸到越多的消費者越好。如果你要這樣做的話,你就必須透過通貨。試想一下,如果你必須認識每一個消費者,就像在古代的原始社會,一定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進行交易,那麼你能賣出多少產品呢?肯定不多。同樣地,作為一個消費者,你也希望有更多的選擇。但如果你只能從你認識的生產者那裡購買你需要的物品,那麼你的選擇就會變得很少。所以答案很簡單,貿易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無論你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

銀行的出現,是為了滿足社會對通貨日益增長的需求。最初,銀行只是幫助人們儲存黃金和白銀。人們將黃金白銀存入銀行,銀行就會向他們發出一張票據,這就是最原始的紙鈔。同時,這些銀行也會借錢給人做生意,特別是當時的遠洋貿易。

歐洲的海洋貿易歷史悠久,早在帝國出現之前,地中海地區就已經有非常頻繁的貿易往來。到了中古時代後期,這些遠洋貿易更是超越了地中海的範圍,到達了世界的另一端。這些航行本身就充滿了風險,不僅船隻可能會被海盜搶劫,或是遇到風浪沉沒,就連最初採購貨物也需要融資和借貸。也是在這個時代,銀行發現,它們借出去的票據可以超過它們手上擁有的黃金。因為它們發出去的票據,很多時候會被存到其他的銀行,它們只需要在銀行之間互相結算,就可以調整餘額。這種運作模式,直到今天仍然被採用。銀行借出去的錢,金額远远超過它們的存款額,這就是「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由於銀行需要整個行業一起運作,所以在古代,這些銀行通常都會聚集在一些大的貿易城市,例如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或者更早期的威尼斯等等。

我覺得大航海時代的巔峰應該是在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是世界上第一家上市公司。它主要從事香料貿易,其經營模式是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然後用這些資金建造船隻,前往亞洲購買香料,再運回歐洲銷售。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功,帶動了荷蘭的經濟發展,也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幾年後,阿姆斯特丹也成立了第一間具有現代銀行規模的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發行自己的紙鈔,背後以黃金和白銀作為儲備。但在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大約20年後,就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的投機泡沫——鬱金香狂熱 (Tulip Mania)。鬱金香狂熱發生在1634年到1637年間,當時鬱金香球莖的價格被炒作到天價,最後泡沫破裂,導致許多人破產。

鬱金香狂熱的歷史告訴我們,金融市場有一個特點:無論是信貸擴張還是信貸收縮,其力量之大,都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擋的。這也讓有些人認為,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不穩定。但是,回顧前面提到的,人類群居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分擔風險。資本主義的出現,讓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投入他們多餘的儲蓄,去投資不同風險的活動,以爭取回報。

其實,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現代經濟的出現,只是代表了我們買賣的對象,從最原始的實物,到後來可以將一盤生意、將背後的風險,都變成有價值的資產來交易。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初期。

各位,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從這段歷史的分享中,大致了解了貨幣(也就是通貨)是如何出現的。而且,原來在通貨出現之前,人類就已經有了記賬制度和債務的概念。債務的概念慢慢演變成憑證,憑著一個信物就可以拿去交易。而這種可以普遍地進行交易的通貨,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貨幣。所以,貨幣只是一種記賬的工具,而銀行其實就是這些賬簿的儲存地方。

在今天的世界,我們還需要銀行嗎?下一次分享金融業的大歷史時,我想和大家談談,到了21世紀的今天,剛才所說的信貸、通貨、銀行業究竟可以如何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