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ack speed
×
Share post
Share post at current time
0:00
/
0:00

仇恨:極權統治的核心

聲音專欄.日常政治學

最近在 Netflix 上看了一套關於納粹德國的紀錄片 Evil on Trial ;這套紀錄片登上榜首,相信是因為近年民粹主義冒起,令更多人擔心世界是否回到廿世紀初那種躁動不安的情緒。

香港人對這套紀錄片應該有更深的感受,尤其是我們經歷過這幾年的壓迫,以及我們在內心深處的反作用力。

從哲學觀點,沙特認為仇恨源於存在焦慮和自我欺騙(壞信念),再投射到他人身上。中共宣傳美日為敵,將中國民眾的存在焦慮引導至外部敵人。尼采認為仇恨是表現權力意志的一種方式,用以補償無力感;中共旨在建立一個統一的文化和政治身分,強調「列強亡我之心不死」,以對外的仇恨宣傳,來鞏固政權,強化對政府的忠誠。

社會心理學的有個概念叫「替罪羊理論」:仇恨可被引導到被責怪的個人或群體上,以維持社會秩序和轉移批評。

中共將美日作為替罪羊,將國內問題歸咎於外部敵人,維護其合法性。

有論述指,中國吉林最近發生的擊攻案,四名康奈爾大學教職員無故被攻擊,難免令人聯想到民族主義情緒泛濫,甚至乎廿世紀上半業的納粹德國。中共和納粹德國,都使用虛構的種族優越概念來正當化其行動和政策,以正當化其專制措施。當今中共宣傳對美日的仇恨,甚至強調漢族至上論,與納粹德國的策略有很多相類似之處。

最後,我只有一個忠告給各位香港人:「記得要守護自己的善良,當然也要保護自己的安全。」

0 Comments
利世民
利世民聲音專欄
【利世民聲音專欄.文字版】 https;// leesimon.substack.com
利世民,香港人,自媒體 Unsubject 主筆。表面上係時事評論人,實際上係世俗嘅哲學愛好者。樂天知命,不問鬼神,意識形態為古典自由主義,人物設定介乎於 Chaotic Good 與 Chaotic Neutral 之間,長期處於存在危機。過去四分一世紀,平均半年就有新興趣方向;由物理學到心理學,由政治到經濟、撈埋歷史、宗教同哲學等,搓埋成為「實用經濟學」、「日常政治學」、「紀事本末」三大內容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