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寫這個題目,但又找不到一個好的檔期;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又令我想到了這句話。
01,之前在一個 YouTube 的一個分享,我批評民主黨支持政府增加罰款去處理阻街,亂拋垃圾;我說這種只知道以嚴刑峻法處理問題的心態要不得;但結果當然是有人不贊成:
「請你到舊區去看看那些阻街有多嚴重!你說加罰款是嚴刑峻法,你的標準是甚麼?不用懲罰有甚麼方法?」
「說是嚴刑峻法是打稻草人;罰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但是可以收到效果。」
02,我不是說阻街和亂拋垃圾不是問題。我只是想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嚴刑峻法。可惜某些人的心目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我很怕這句說話,更怕說這種句的人。
03,「請你到舊區去看看!」這句話似曾相識,藍朋友也經常叫人到中國大陸去看看;而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你不知道真相,所以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04,沒資格發言?雖然我離開了香港幾年,但未至於對香港完全陌生。我的人生也有不少時間在油尖旺渡過,尤其是所謂的舊區。其實在分享中我也有用花墟為例,解釋為甚麼是香港的城市規劃問題,導致有這種「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仔細地去找出問題根本,然後與持份者找出可以共存的方式。這才是自由民主的社會裡,公民社會的功能。
05,但以上兩個留言也反映了,很多人對依賴以權力去「解決問題」的想法。其實他們沒有解決問題,只是將別人的行為改變。
06,「改變別人的行為有甚麼不對?我想自己的居住環境好一點,有甚麼不對?阻街難道就大條道理?」但是回到一開始所講,我不是說阻街是對的,又不是說問題不用解決,我只是說方法不是一味靠罰。
07,坦白講,以上的經歷,甚至令我覺得自己在跟小粉紅、藍朋友在爭論。這幾年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遇到了這些令自己感到厭惡的事,首先不要讓自己變成這種人,不要有同樣的行為。但更一個問題是,究竟是甚麼令我如此厭惡這種想法?
08,強者以權力讓自己獲得更多利益,這既是權力腐化,也是理性行為。但弱者想借強者的力量,為自己掃除眼中釘,這才正是我最不齒的行為;雖然自然界中也有這種生存模式,但在人的世界這種人成就了別人的帝王夢,自己也成為被剝削的其中之一。
09,世上沒有天生的強者;但是當懦弱的人越來越多,就越多人崇拜權力,就有人懂得乘以將別人的無力感,變成自己的權力;這就是政治的本質。可憐之人最可惡之處,就是將自己的懦弱,變成強制別人的理由。
10,讓我大膽問一個問題:「那些覺得店鋪阻街問題很嚴重的人,有沒有想過找那些店鋪的負責人了解為甚麼他們要這樣做?」做生意的人阻了街,對生意有好處嗎?又或者是不是有其他原因?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11,公民社會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會問自己可以做甚麼令大家共同享有的環境變得更好,而不是一廂情願要政府又或者有權力的人為自己出頭。
12,胡適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為《容忍與自由》,重點就是:「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年紀大,很多人直覺以為那是指個人的閱歷;但細心閱讀,胡適更想帶出的意思是:年紀越大,就越看得清自己也曾經冒犯很多人,原來自己一直得到別人的容忍:
「我要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
13,在一個不能容忍不同觀點的社會生活,請不要以為自己站在主流大多數就可以與所有人都相安無事;我們每個人,都總有機會成為被迫要妥協的少數。少數服從多數,不是民主,是多數人暴政。
14,在《容忍與自由》的最後一段,胡適講到新教是因反抗羅馬教廷的不容忍而成為一場宗教改革運動,但是當新教得到了權力之後,就由被迫害的角色,搖成一變成為不能容忍別人的迫害者。胡適是無神論者,而當他這樣講,也有人粗淺地理解成是反對宗教霸權的主張;但胡適想帶出的訊息其實很簡單:「容忍比自由重要。」
15,「你要我忍,即係要我遷就佢;點解唔係佢遷就我?」以上所講的容忍,是對不同觀點的容忍;問題終歸還是要解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正如以上所講,要找出共識和問題根源。
16,「問題根源,就係啲人自私。」在某些人的眼中,其他人都不懷好意,水平亦不如自己;所以,其他人都是必須要管束的;而最能夠反映這種想法的一句就是:「 X 國人就是要管的。」
17,想深一層,說人家自私的人,沒有想到自己在別人眼中,其實一樣是自私的。說 X 國人是要管的人,在其他人眼中,也是要被管的人。又或者,說別人自私、水平低的人,自己其實就是自私和不理別人感受,所以任何社會問題,他們不會去了解環境因素的,而是第一時間想到問題源於人的劣根性。
18,以上所講的這種負面人格,亦與自卑情意結的有莫大關連。自卑和自卑情意結,是兩回事;前者只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後者就將自己遇到所有不幸的事,都說成是因為自己不如別人;但最終究竟是事實還是藉口,就連當時人自己也分不清。
19,自卑情意結,很容易再異變成對其他人的不信任。不信任別人有良好的意願;所以這種人也不能夠單純地、誠懇地祝福、希望別人做得更好,過更好的生活。他們活在比較的世界;人家生活得比自己好,就是自己生活的差了。這無疑是非理性的思維,但也是很普通的負面人格。
20,這種人是可憐的,但也可惡。可憐是因為他們活得痛苦;可惡是因為他們待人處事的態度,令其他人過得苦。
21,學會以同理心去看待別人,不但可以對自己慈悲,對別人也慈悲一點。當我們可以對自己,對別人都可以慈悲一點,就可以對事不對人,找出處理問題的客觀條件和方法。如是者,世界也許會進步得更快,令大家的生活過得更好。
22,你可以說這個講法是很理想主義,但至少這個理想主義容許得到最多不同意見並存的社會。只有一種意見的社會,叫極權。只有兩種意見的,雖然已經是一大進步,也未必是最理想。畢竟,我們又不是活在一條線上,兩極又豈會足夠?
23,在左右、藍黃、男女、有神論無神論、孿直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萬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大家要是想過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生活,首先是學會在自由的大前提下,互相容忍不同的意見,然後再對人不對事地尋求共識。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