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
利世民聲音專欄
【回帶】齊人有好獵者
1
0:00
-16:32

【回帶】齊人有好獵者

「曠日持久」這個成語大家應該有聽過吧?原來除了《呂氏春秋》,《戰國策》裡面也有用到;這句話應該是先秦時代很流行的一吧?(首次發表:2022 年 6 月 15 日)
1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媿其家室,出則媿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則狗惡也。欲得良狗,則家貧無以。於是還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有以求良狗,狗良則數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呂氏春秋.貴當》

【粗粗地翻譯】齊國有個很喜歡狩獵的人,每日在田野裡等待獵物但甚麼都得不到;被家人看不起,鄰里也在說三道四。反省過自己的問題後,這位齊人的結論是:「自己養的那條獵犬不中用。」但買一頭好的獵犬,要花好多錢;於是齊人就去好好耕耘,耕耘就有錢,有錢就可以買到好的獵犬,有好的獵犬,狩獵時捕獲的獵物也多過其他人。其實不只是狩獵,世界種種事情道理都是一樣。

「曠日持久」這個成語大家應該有聽過吧?原來除了《呂氏春秋》,《戰國策》裡面也有用到;這句話應該是先秦時代很流行的一句吧?

但今日想講的,是以上這個小故事當中的大道理;就正如這段文字最後的五個字所謂:「百事也盡然。」由個人理財到治理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是同一個道理。

01,《呂氏春秋》最後可以說是「畫公仔畫出腸」;這段文字想講的,當然不是齊人,也不是狩獵,而是治國的原則。國家想強大嗎?不想被人看不起嗎?首先要做的,不是追求人有我有我虛榮,而是要回到最基本的事情上。

02,傳統社會的價值是務農,所以《呂氏春秋》這個小故事就說齊人務農。其實在先秦時期,齊國的經濟應該是相對多元,也是因為多元經濟,所以才有稱霸的歷史。齊、趙等國,當時透過批出天然資源專營權,不但理順貴族和君主的利益關係,也直接鼓勵了工商百業的發展。

03,但在西邊的秦國,當時連最基本的人力資源也嚴重缺乏;最初就以分配土地來吸引流民。後來,移入的人口就不只是貧農,而是多少有點技能的知識份子。這才是「齊人有好獵者」裡面「良狗」所比喻的對象。

04,讀古文,其實可以很有趣;尤其是當你用現代人的眼光去了解過去的世界,更加會發現,太陽之下原來真的無新事。

05,近半年來,美元匯率急升,各種資產價格同時插水式下跌。兩個現象,其實二而為一。但偏偏又百物騰貴,令不少人心目中都有個疑問:「究竟買啲乜可以保值。」之前也有講過,通脹之下,唯一贏家,重點不是買了甚麼,而是借了多少。對一般人而言,可以借最多錢的方法,就是房地產。所以從表面上看,通脹下好像持有物業就可以跑贏大市,但其實讓這些人賺錢的真正原因是槓桿。

06,「唔係要借到盡呀?」在外面公開平台,大多數人都只是想要個簡單的答案;叫人不要用消費和投機的心態去看待理財,聽得明的人,恐怕是少數。其實講完又講的一句就是:「槓桿的大前提,是有個支點;在財務的角度,槓桿的支點是現金流。」

07,回到「齊人有好獵者」的故事,那個支點是甚麼?是獵犬嗎?不是,是「疾耕」,也就是種田賺取穩定回報。

08,「我層樓自住㗎喎,何來現金流?」第一年讀經濟學的時候,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代價」。代價是甚麼?教科書有講,不贅。但自住的物業,其實也是可以租出去;你不租出去自住,背後其實還是有價值的。在經濟學上,這個價值叫 imputed rent 。沒有現金流,不代表沒有回報;兩件事要分開去看。這是理性思維的基本功。

09,「即係唔租出去都有價值?」無錯,但是銀行總不可以因為你「自我感覺良好」而批出貸款,所以你必須要有收入;有收入,你才有槓桿。以物業做抵押,那反而是次要。在美國,正常情況是先申請按揭,然後拿著那份預先批核的同意書,業主才願意跟買家討價還價。

10,在香港,主流的觀念卻以為:「因磚頭有價銀行自然願意放款。」這種想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如果循這個邏輯去思考,甚麼「呼吸 plan」也不是甚麼問題,反正有磚頭嘛。但從銀行的角度,貸款有利可圖,不是因為最終可以收到磚頭,而是賺到利息。

11,說到這裡,聰明的你應該聽得出,為何我很不願意去回答那些只是關於未來價格走勢的問題。理財又好,治國又好,管一間公司又好,甚至是打獵又好,最重要是甚麼?最重要,是分清楚那些因素在自己的控制之內,那些因素完全不在人力控制範圍之內。

12,「好易嗟⋯⋯」可控與不可控的界線,其實不斷在變。我經常說理想和現實有距離,但是有些人卻不斷地將不可控的事,變得可控;可控,就是有選擇,有選擇,就是有自由。

13,另一邊廂,有些人卻自欺欺人。「邊個邊個話樓價長遠會升喎,買喇。」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就連預測的道德責任也推卸到別人身上,又憑甚麼去改變那可控與不可控的界線?

14,可能有人會認為我太過執著。反正只要答案正確就是。嗯,以結果為目標,不是嗎?過程和結果,究竟那個更重要?我會說兩者都重要,right for the wrong reason 那只是好運;因為好運而成功者,只是極少數。大多數靠運氣的人,就有如好獵的齊人一樣,日日等運到,是為「曠日持久」。

15,所以再講一次,那怕是已經有樓收租,有股票收息,但如果可以工作的話,多一份收入,必然勝過少一份收入。可以選擇工作,總勝過因沒有選擇,為生活而工作。

16,很多人聽到我勸告大家不要退休,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自己要被迫去工作;但那可不是我的意思。叫人工作,那不等於叫人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事實是,很多人根本沒有「喜歡做的事」。

17,香港的成長環境和過程,很多事情,看似沒有選擇。但其實是很多人為了逃避責任,選擇了「不選擇」。對不少人來講,選擇是負累。因為有選擇就有代價,有代價就有可能得不償失;得不償失,就是錯。很多人不會去想增加選項,反而希望不用去作出決定。因為沒有選擇,那怕結果如何不濟,最終也不是自己的責任。這種思想方式,無疑是非理性的;偏偏很多人卻是被如此塑造出來。

18,「獨立思考」這四個字,很多人都會掛在口邊,但是到了真的要獨立思考的時候,功夫就失靈了。人云亦云是容易的,講些大家想聽的說話,也不會太難。

19,我最多也只可以安慰那些外面的人:「現實是殘酷的。」但很可惜,現實不理會任何人的感受。有些人想見到現實是殘酷的,那是因為他們寧願「選擇不選擇」。

20,「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這句說話,不是要來評斷別人,而是要來警惕自己。假如自己有朝一日「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媿其家室,出則媿其知友州里」,記得提醒自己:「條路自己揀,仆街唔好喊。」

Discussion about this episode

User's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