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很沉悶。我記得我四五歲的時候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就是:「好悶啊~」。
但是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就開始發覺我們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是永遠都不夠時間。尤其是近年我發覺自己有很多想做的概念,有很多項目,但總是不夠時間去做。結果這些沒寫完的書、沒寫完的文章、沒錄完的影片,變成了心理上的負擔,漸漸我也承認自己是一個病態的拖延症患者,我的 priorities 變得亂七八糟。
我開始去研究怎樣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怎樣可以做事快一點。我嘗試去改變我寫作的程序,怎樣去起稿,起完稿之後怎樣去錄音。但最終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可能要開始對某一些想做的事情放下,要學會對自己說不。甚至乎是要有個先入為主的假定,就是絕大多數的念頭,想做的事情,最終都是不會去做的。結果是怎樣呢?結果就是我又回去好像小時候的我一樣,覺得很沉悶。
我漸漸發覺自己失去動力。不知不覺間,又開始漫無目的地去找一些新的內容去看。然後我跟自己說:「人都是需要放空一下,有時候需要休息一下,需要有些娛樂。」
我不知道剛才說的情況,是不是人們所說的 burnout,就好像汽車沒有燃料,停了下來。但有一點我肯定,就是自己很不喜歡所謂「打發時間」。我知道時間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一件事;打發時間我覺得和慢性自殺是沒有分別的。
然後,我又突然間變得很希望做多點東西,會半夜起床不睡覺。去起草內容,去錄音。但是我知道這樣做其實對我的健康也有很大影響。在英文裡面有個詞語叫做 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即是「報復性的不睡覺」;這個現象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但是我又明知是這樣,我也有時候仍然會這樣做。
我知道是不健康的情況,我知道是要找一個出路,我開始去反省究竟深層次的問題在哪裡,為甚麼我會不喜歡去專注一個題目呢?我是不是嘗試逃避一些東西呢?為甚麼我一直要找新的ideas,要找新的題目呢?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Choose Your Enemies Wisely》。這句話應該是借用了聖經中的一個概念 choose your friends wisely;我提到這本書,不代表我推薦。不過我看這本書的時候也幫我去反省我自己的一些問題。有些人找到人生的動力是,透過他定義自己的敵人是甚麼人。
記得很多年前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說起他一間剛剛開始的公司,我就跟他說,你都要定義你間公司最大的敵人,你的對手是誰。當時我的朋友是有點錯愕,也覺得有點難接受。我明白為甚麼他會這樣想,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自小就跟我們說和諧是好的,對抗是不好的。
但是在我自己的經驗裡面,很多人最大的動力,往往就是來自於當我們感受到被壓迫或者被威脅的時候。當我們為生存而奮鬥時,往往就是我們最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找到我們的內心資源時。
但反過來說,當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跟甚麼競爭,我們很容易就會迷失。尤其是在富裕的家庭、富裕的社會,很多人為甚麼會有這些所謂的First World Problem,這些所謂的富貴病,就是因為他們不再需要為生存而奮鬥。他們失去了人生一些最基本的動力。有些人會將和自己看法不同或者不認同的人視為他們的敵人。
甚至乎有些更低層次的,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敵我矛盾」是很普遍的,但是我也覺得很低層次,很不必要。另一個情況就是出於妒忌。有時候我們會見到有些人可能因為命運好,活得比我們更好,我們會覺得他憑甚麼可以有這麼多的享受,可以過這麼好的生活。這種妒忌也是非常普遍,也是非常惡毒的。這種比較心、差別心其實是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
亦都會有些人是嘗試去戰勝那些想控制他、想擺佈我們的人。這一種就比較接近生存的基本動力。但是更多時我們真正的敵人是來自我們自己內心。有些人是有所謂的Scarcity Mindset,就是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不足夠、不充足。
另一個就是那種虛無的人生,那種沒有意義的人生。通常這些「與自己為敵」的人也是不會過得好。
坦白說我對以上的各種哲學問題我沒有一個答案。有些朋友會選擇以宗教作為一種好像套裝形式的答案。宗教會告訴你甚麼是善、甚麼是惡、甚麼是你人生的目的,會給你一個榜樣去跟。但是我自己對於這些套裝式的答案是有一定的抗拒。
可能在眾多不同的宗教中,佛教是比較接近我心目中的答案。但很可惜的是,在現世的佛教中很多時都流於形式主義,很多人只是做了那些儀式,做了那些禮儀,但是沒有深入地去了解當初為甚麼會有這些想法的出現。
除了以上講哲學和宗教,今天我也想分享的最後兩點就是:
一、其實我們每個人某程度上都在出賣我們的時間,即是出賣我們的生命,但絕大多數人都不太知道我們賣的時間、賣的生命究竟是在用一個甚麼代價、定一個甚麼價錢。但如果我們真的用經濟學的角度去計算我們每一個小時賣出的時間究竟值多少錢,然後我們的人生是值多少錢,整件事就非常暗淡悲觀。畢竟我們只能活一次,而我們的生命應該是無價的。總結今天的分享:「停止去打發時間,開始去明白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價值,嘗試去學習怎樣令自己更加有效率,不斷地去改進自己。」
二,最後一點就是:「遲到好過冇到。」我們永遠都不會太遲去知道這些意思、這些道理。當我們很小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時間很漫長,要打發時間;但是人生去到某個階段,我們就真的會學會珍惜自己的時間、生命和健康。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