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
利世民聲音專欄
點樣做個好人
0:00
-15:43

點樣做個好人

「願死者早日安息。」呢句說話,其實係講畀在生嘅人聽。過去幾日,相信好多香港人都忽然懷疑人性,唔明白點解有人可以做出啲咁兇殘嘅事。但每次發生社會慘劇,我都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咁思考一個問題:「點樣去做一個好人。」

01,我見有位性格悲觀嘅朋友話:「唔好對人咁好;正所謂升米恩,斗米仇。」意思就係你一旦對某啲人好,佢哋就覺得「老奉」;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你只要對佢哋稍為無咁好,就立刻恩將仇報。

02,我亦見到有人將呢種泯滅人性嘅行為,講到係某個文化嘅現象。不過,既然英文入面都有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 呢個講法,即係話不論乜嘢文化,講乜嘢語言,都一樣有人渣。可以分別只係,人渣佔整體人口比例有幾咁高。

03,「人渣」做得出呢我哋一般人難以想像嘅邪惡行為,首先係因為佢哋眼中可以唔當其他人係人。所以,矛盾嘅地方在於:當任何人開始有呢念頭,認為有啲人唔配被視為人類嘅時候,記得要提醒自己,係啲乜嘢令人變成「人渣」。

04,唔叫呢啲人做「人渣」,或者可以改個講法叫:「反社會人格。」但大家千祈唔好誤會,我並唔係話佢哋有病,所以叫大家同情佢哋,又或者接納佢哋。今日我想反而想從解釋被大家知,點解我哋要慶幸自己生於呢個時代。幾百年前,我哋身邊會有更多人渣,而且不論係乜嘢社會階層,都更多人死於非命。過去嘅人命賤過今日嘅人命;「人人生而平等」呢六個字,得來不易。

05,先講吓「反社會人格」。單單嘅憤世嫉俗,滿腔怒火,並非「反社會人格」;我認為,所謂反社會人格,其實係好極端地缺乏自制能力,而且完全缺乏同理心。呢種人係唔會理會其他人有感受,而佢哋嘅每個決定,亦只會受眼前嘅衝動所主宰。有人形容呢種人為禽獸,但正如我剛才所講,當我哋開始覺得有啲人可以唔當佢哋係人咁去看待,其實就係魔鬼響不知不覺之間,將我哋變成我哋最睇唔起,最恐懼,最厭惡嘅人。

06,所以,做人真係好難。難就難在明知情緒係我哋嘅一部份,但要學識唔好畀情緒駕馭。「唔通對人渣都要同佢講人權?」我知一定有人咁樣問,而我嘅答案係:

「我哋有三件事可以做。一,保護自己。二,唔好令自己變成佢哋。三,盡量令呢個社會少啲人渣。」

07,以上嘅一同二,相信大家都會明白。但請容許我補充一點,就係我觀察有反社會人格傾向嘅人,往往都有好獨特嘅吸引力。其實呢一點亦唔難明,因為敢作敢為嘅外表,有時真係會令人覺得好有魅力。但英雄同惡魔嘅最大分別,就係英雄唔想其他人犧牲,而惡魔永遠都係用其他人嘅性命同利益做籌碼。

08,「假如我哋相信人間有捨身為人嘅天使,就唔可以排除有視人命如草芥嘅惡魔。」但好消息係,統計學上天使同惡魔都係光譜兩邊嘅極少數,絕大多數人都係中間嘅平凡人。而作為一個平凡人,我哋只需要做兩件事,就係保護自己,同埋唔好令自己變成惡魔。

09,反社會人格罪犯雖然係變態,但佢哋唔係非理智;佢哋無人性,但一樣會嘗試掩飾罪行。所以,越係少機會畀佢哋搵食,其實佢哋嘅數目亦越少。更正確啲咁講,偷呃拐騙同謀財害命,佢哋會選擇的回報高而代價低嘅罪行。但係當某啲人試過一次犯法而無後果,佢哋就以為自己可以次次都咁好彩。話說呢次轟動全港嘅凶殺案,疑犯全部都有前科。

10,亦有研究發現,反社會人格嘅人,犯罪嘅高峰期係 24 - 44 歲。大家要留意,研究只不過話畀我哋知,更老同更嫩嘅罪犯相對少,但唔代表唔會犯罪。更大可能係,有反社會人格嘅老嘢,竟然仍然可以消遙法外犯案,往往代表個制度好有問題;例如係知法犯法嘅警員。

11,反社會人格有無得醫?反社會人格,既有先天嘅因素,亦有後天嘅環境因素。先天嘅因素,例如缺乏自制能力,呢一點可以透過藥物控制;但你覺得有反社會人格嘅人,會唔會咁有紀律咁自覺去準時食藥呢?至於後天因素,正如剛才所講,盡量減少佢哋可以犯案嘅機會,增加犯案嘅成本,雖然唔可以完全杜絕不幸事件,但可以少一宗,就少一宗。

12,話說回頭,廿一世紀嘅變態反社會行為,可能係幾百年前嘅社會,係相對上普遍嘅情況。以前嘅人,的確可以唔當其他人係人;例如十九世紀之前,世界好多地方都有奴隸制度,有各種酷刑。

13,對於呢個題目有興趣嘅朋友,我第一本諗到嘅書就係 Steven Pinker 嘅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早兩年我寫呢本書嘅時候,可能講遠咗少少,但結論仍然係:人嘅善,不外乎三個因素:同理心、自我約束能力同講道理嘅能力。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 by Simon Lee | 利世民 (substack.com)

14,另外我有個觀察就係,絕大多數人見到變態凶手一家,都會覺得佢地喪心病狂。掉返轉頭去諗,即係話,我哋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做唔出呢啲行為。唔希望大家唔好以為我係一味咁正能量,但我只係想同各位講,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係有基本嘅同理心,有基本嘅自制能力,同埋可以有講道理嘅基本能力。如果我哋想個社會變得更好,就向呢幾個方向著手,令大家更有同理心,更有自制能力,更會講道理。

15,除咗光譜中間嘅大多數正常人,光譜兩端一邊係好得人驚嘅惡魔,另一邊係可望而不可及嘅英雄。要記住,社會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捨身為人。所以,唔好祈望其他人係英雄;明白大多數人都係貪生怕死,亦都有各種人性上嘅缺陷。所以對社會嘅理性嘅預期,係每個人都要盡量保護自己,亦盡量避免自己成為心目中嘅魔鬼。如是者,已經係一個好美滿幸福嘅世界。

16,同理心雖然話係人性,但亦可以間接透過文藝創作去潛移默化。有個講法指,文學、戲劇、攝影、電影、甚至遊戲等,都透過令人加強人嘅想像力而產生更強嘅同理心。甚至有人話,VR 最終嘅理想,係畀我哋第一身咁感受到其他人嘅處境,增強人嘅同理心。但亦有人擔心,打機打得太多會令人對暴力感到麻木。其實呢個題目嘅爭議,一直都有,亦唔會有最終嘅結論。

17,至於自制能力,行為科學對呢方面結論係某程度上係可以學習同訓練。我甚至認為,教育嘅重點,應該係著重個人自制能力,多於係知識嘅傳授。

18,世界永遠都唔會係完美,將來亦肯定會有不幸嘅事情發生。但我哋仍然可以對未來樂觀,亦唔需要放棄對人嘅信念。歷史同統計數字都話畀我哋知,人類文明嘅發展,係越來越少仇殺;社會主流意見,亦越來越唔接受暴力。我哋每日見到新聞好似好多凶案,好多慘案,係因為呢啲事情實在太過有違社會道德倫理,所以先至咁大篇幅報導。

19,「唔係喎,好似美國啲槍擊案,嚴重咗喎⋯⋯」真係,2020 年之後呢兩年的確係,但如果睇統計數字,由 1980 年起,美國主要死於槍械嘅人,原因係自殺。甚至有理由相信,只要有朝一日安樂死合法化,連用槍械自殺嘅個案都會減少。畢竟,人就算失去求生意志,都一樣唔想死得痛苦。

20,所以,最後都係強調多一次,唔需要對人性失去信心;但對自己有適當嘅保護係必須嘅。我哋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避免變成魔鬼,這個世界就已經會好好多。

Discussion about this episode

User's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