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Transcript

獨角獸出走與散戶熱錢湧向美股.澳洲 ASX 謀變.32年後再起「特權股」爭議

究竟是進步抑或資本市場博弈新常態?

澳洲股市目前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促使其考慮引入雙重股權制度?

澳洲證券監管機構(ASIC)發布了一份討論文件,指出澳洲資本市場正應對全球市場的變化和資源競爭。一個主要觀察是,2014年至2024年間,澳洲證券交易所(ASX)的總市值增長(91%)顯著低於公積金的增長(118%)。此外,澳洲的頂級獨角獸公司如Canva,因澳洲不允許雙重股權制度而選擇赴美上市,導致澳洲失去這些「肥肉」。

什麼是雙重股權制度(Dual Class Share System)?它為何對公司創辦人有吸引力?

雙重股權制度,亦有被稱為「同股不同權」 ,是指上市公司發行不同類別的股票,其中某些類別(通常由創辦人或內部人士持有)擁有比其他類別(通常是普通投資者購買的股票)更多的投票權或控制權 。這能保障創辦人在公司不斷融資、股權稀釋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對公司的控制權,避免失去控制權。

澳洲引入雙重股權制度的歷史阻力是什麼?現在情況有何不同?

澳洲在 32 年前曾有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旗下的新聞集團(News Corp)試圖引入一股 25 票的「超級投票股」 。然而,當時受到了 AMP 和 Colonial 等大型機構投資者以及澳洲聯邦檢察總長的強烈反對。最終,梅鐸放棄了在澳洲實施,轉而將新聞集團遷至美國特拉華州(Delaware)上市,因為該地允許雙重股權制度。

如今,情況有所不同。許多大型基金(包括公積金受託人)此次對引入雙重股權制度表示支持。這可能與當代基金多轉向被動式管理(如ETF和指數基金)有關,這類基金可能不那麼關心投票權,而更注重投資回報,減少管理成本。

雙重股權制度對普通投資者(小股東)來說,是利還是弊?

一般觀點認為「一人一票」或「一股一票」才是公平。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小股東並不經常參與公司決策投票,例如年度股東大會上的董事任命。像 Google 的母公司 Alphabet,其無投票權的C股(GOOG)交投量更大,與有投票權的A股(GOOGL)股價走勢大致相同,且投票權溢價僅在1%以內。

在公司私有化或被收購時,小股東通常更關心價格而非投票權。雙重股權制度確實保障了大股東的利益,

保障大股東利益不等於扼殺小股東利益,兩者在無矛盾時甚至可能一致。此外,它能減少股東行動主義(Shareholders Activism)對公司長期發展的干擾。

澳洲推動雙重股權制度,是否意圖在全球資本市場競爭中分一杯羹?

隨著新加坡(2018年)、香港(2018年)和英國(2024年)相繼引入,澳洲作為一個普通法系和英語系國家,具備競爭條件;尤其是可能來自「泱泱大國」(中國大陸)的企業,這些企業若不願或難以在美國上市,可能會考慮澳洲市場作為替代。香港市場因近年變化,其競爭力可能受到影響。

Discussion about this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