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鮑威爾辭職的市場傳聞從何而來?這些傳聞可信嗎?
這些傳聞主要來自特朗普政府的高級官員,如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局長比爾·普爾特(Bill Pulte)和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主任拉塞爾·沃特(Russell Vought)的公開言論。
普爾特多次公開呼籲鮑威爾辭職,並暗示收到其考慮辭職的「報告」。沃特則指責聯儲局總部「豪華裝修」並要求調查。特朗普本人也曾聲稱有「絕對權力」針對聯儲局。
然而,聯儲局發言人已重申鮑威爾將完成任期,且鮑威爾本人也表示不會因政治壓力而辭職。市場對這些傳聞反應平淡,匯率和長息走勢未受影響,顯示市場並未認真對待 。
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主席的個人權力有多大?
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制定是高度制度化,決策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委員們集體決定,而非主席一人拍板。利率期貨預測聯儲局政策的準確性越來越高,議息結果鮮少令人意外,證明政策制定已高度透明和制度化
聯儲局理事會由七名理事組成,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確認,任期為交錯的14年,以確保穩定性和連續性。理事只能因「故」(for cause),如行為不當或失職,才能被罷免。
聯儲局最終的問責對象是誰?它與白宮的關係為何?
聯儲局最終的問責對象不是白宮或行政部門,而是美國的銀行制度。其設立初衷是服務美國銀行體系。聯儲局理事的任期往往比總統任期更長,且來自不同政黨任命,其獨立性被認為不亞於美國司法制度。
特朗普為何不斷向外發放針對鮑威爾的資訊?其真實目的是什麼?
特朗普團隊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轉嫁政治責任: 他們公開表示美國面臨嚴峻的財政問題(截至2025年5月,國債已超過36.2萬億美元),並將政府在利息上的沉重負擔歸咎於聯儲局不願減息。這旨在將財政問題的政治責任由白宮轉移到聯儲局和銀行體系身上。
為未來人事布局: 鮑威爾的主席任期將於2026年5月屆滿,而理事任期也只到2028年1月。提前發放這些訊息,等於公開宣告鮑威爾不會連任主席,並為總統在2026年兩個理事空缺(包括鮑威爾可能卸任理事以及阿德里安娜·庫格勒的任期到期 12)時,任命自己心儀的人選鋪路。
如果鮑威爾不再擔任主席,誰可能接任?聯儲局內部有何不同派別?
根據聯儲局的論資排輩傳統,目前資歷第二深的理事、現任監管副主席米歇爾·鮑曼(Michelle Bowman),她於2018年獲特朗普任命,專長銀行監管,但也被外界視為保守派的「通脹鷹派」。
至於聯儲局理事會中,也有其他重要經濟學家,如:
麗莎·庫克(Lisa Cook)(首位非裔美國女性理事)和
阿德里安娜·庫格勒(Adriana Kugler)(首位拉丁裔理事,專長勞動經濟學,其理事任期將於2026年1月結束)。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