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債(Maple Bonds)熱潮指外國企業在加拿大發行、以加元計價的債券。過去一直是邊緣市場,近來卻成為跨國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的熱門融資門路。2025 年首九個月,楓葉債的發行規模已達 163 億加元,不僅超越去年全年,更刷新了歷史紀錄。
楓葉債為何突然爆紅?
首先,加拿大央行(BoC)比美國更快、更早減息。9 月 17 日,央行基準利率已降至 2.5%,而聯儲仍維持較高水平。息差直接改變了跨國企業的計算——美國公司若在加拿大發債,再透過利率掉期將加元資金換回美元,總成本比在本土融資還便宜。
其次,2025年1月1日起,楓葉債正式納入 FTSE Canada Universe Bond Index。這意味著加拿大本土基金若要緊貼基準,必須買入楓葉債。被動資金的機械需求,使得發行市場瞬間「由冷轉熱」。
另外,對加拿大機構投資者而言,高質而穩定回報的資產選擇不多,楓葉債亦應運而生。
例如今年 6 月,美國的 NextEra Energy 一舉發行 20 億加元楓葉債,成為加拿大史上最大規模的企業楓葉債之一。對加拿大投資人來說,這是世界級信用的加元資產;對 NextEra 而言,則是一次划算的融資操作。
另一個例子是 花旗銀行的回歸。沉寂多年後,花旗選擇再度進入加元市場,這不僅是套利,更是戰略性舉動,傳遞出 Maple Bonds 已經具備深度與流動性,不再是臨時性的「副線市場」。
但在楓葉債熱潮的背後,整體經濟環境其實是相對惡劣;加拿大央行之所以減息,其中一個原因是經濟數據惡化:
就業市場疲弱:7 月與 8 月共流失 10 萬個職位,失業率升至 7.1%。
出口暴跌:第二季出口重挫 27%,貿易戰成為主要元兇。
PMI 低迷:已連續八個月低於榮枯線,9 月更跌至 47.7。
在這樣的背景下,維持低利率幾乎是唯一選擇,與此同時加元匯率亦受壓,加元兌美元徘徊在 1 美元兌 1.39 加元的四個月低位。
對美國的債券發行人來說,弱加元帶來更划算的融資與更穩定的掉期成本;對加拿大當局而言,低匯率維持了出口競爭力,甚至吸引美國邊境消費者來加購物。更重要是,加拿大極高槓桿的地產按揭市場對息口極為敏感。所以在可見將來,加拿大有很大機會長期地維持低息和弱加元的情況。但低假以時日,弱加元的寬鬆政策,只會進一步加劇「收入停滯、生活成本上升」的滯脹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