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失」是中國大陸近年出現的新詞,指的是一群「被社會遺棄的市民」 。他們包含五種困境:生活受挫、投資失利、家庭糾紛、精神障礙和情緒失控 。
為了應對這些人士可能帶來的社會不穩定 ,中國成立了「社會工作部」(簡稱中社部)來「照顧關懷」他們 。然而,評論認為這項措施表面上是關懷,實際上卻是更強烈的社會監控 。政府的目的在於防止「五失分子」失控,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溫床 。
與其他國家(如美國)擁有多元的支持網與安全網不同,中國社會缺乏健全的公民社會 。在中國,提供協助的唯一力量幾乎只有政府部門 。由於缺乏民間自發的力量,政府主導的「關懷」組織(如朝陽大媽或關愛隊)往往容易變質,從最初的善意轉為監控人民的工具 。
「五失」現象多少與中國經濟狀況有關聯;例如,「投資失利」是「五失」的定義之一。
A股指數在過去十年都未能突破三千點,直到近期才有所突破,但與歷史高位仍有距離。話雖如此,內地監管機構最近就股市上漲「出口術」,要求媒體降溫 ,顯示政府對市場熱度感到擔憂。
這種「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循環,反映了市場並非由健康的經濟基礎所驅動 。
評估一個社會的健康狀況,不能只看單一的經濟指標(如股市),而應該關注社會大眾尤其是基層的現實處境。即便經濟數據亮眼,社會也可以存在深層次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