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什麼是收租物業的核心目標?追求最高租金就好嗎?
A1:收租物業的核心目標不是單純追求最高的租金,而是追求「最高的回報率」。這意味著要減少物業空置時間,因為空置時間本身也是一種成本。
Q2: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提升物業的租金?
A2:
翻新物業:雖然需要成本,但能讓房子租得更好。
提供傢俬:特別是針對學生或短期租客(如護士、空姐),可以讓租金貴一點。然而,這也有缺點,例如租客可能不喜歡你的傢俬,或涉及更多加州的按金限制(有傢俬最多收三個月租金按金,無傢俬最多收兩個月。
Q3:租給公司客戶有哪些好處和代價?
A3:
好處:
租金收入穩定:大公司通常準時交租,不用擔心欠租。
租期明確:有些公司派駐人員的合約有固定期限,到期會搬走,避免租客長期不走的情況,尤其在有租金管制的地方更具吸引力。
物業損耗較低:公司租客通常會保持物業整潔。
代價:
中介佣金較高:透過專門處理公司租客的中介公司,需要支付較大的佣金,這會增加業主的成本。
Q4:什麼是「散租」或「劏房」?它如何提升租金回報?
A4: 「散租」是指將一個物業分拆成多個獨立單位出租,例如一間屋有四間房,分開租給四個學生。這種做法能讓業主收到比整租更高的總租金,尤其在大學區最常見。在大城市,一些年輕專業人士收入較高但資產不多,也可能選擇合租分擔租金。
Q5:香港和加州的租賃市場在法規上有什麼差異?
A5:美國(尤其是加州)的租約條款比香港寫得更詳細和嚴格,例如對按金的規定。在美國,商業租客如果不交租,趕走流程會比住宅租客快很多,因為住宅租客受許多租務管制的保護。
Q6:如何判斷房地產市場是否過熱?
A6:當市場上「散租」或「分租」現象越來越多時,這可能反映了租金過高,租客的負擔能力開始吃力,是市場過熱的一個訊號。因為人們為了負擔得起租金,願意犧牲私隱和空間來分租。
Q7:市場過熱對房地產投資是好是壞?
A7:對投資者而言,市場過熱反而是好事,因為房地產週期通常以多年計算(甚至十年或更久),如果只是熱了兩三年,很有機會會繼續熱下去。
Q8:後疫情時代,美國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會如何發展?會出現「城市老化或空洞化」嗎?
A8:COVID-19後,許多人搬離大城市,選擇去偏遠但租金便宜的地方。這引發了關於大城市未來是否會「老化或空化」的疑問。例如,三藩市市中心有大量公寓和辦公室空置率極高,但同時也有二線公司因租金下降而進駐。底特律市中心雖衰退,但周邊市郊仍有不少富裕地區。這個結構性轉型將影響未來的房地產部署,其影響時間(例如是三五年還是十五二十年)目前仍不確定。
Q9:對於海外或「隔山買牛」的投資者,有什麼建議?
A9:對於「隔山買牛」(遠距離投資)的買家,必須非常小心,需要做更多資料蒐集。因為美國不同地方的樓市溫度差異很大,冰封的市場通常租賃和買賣都困難,因此建議集中在人口流入、價格不斷上升的大市場。
Q10:房地產投資決策的最終要素是什麼?
A10:房地產投資除了懂得計算和經營外,最關鍵的是要「懂得地方」,即深入了解不同地方的特性和微觀資訊。尤其對隔山買牛的投資者,當地專業代理的功能非常重要,要清楚地與他們溝通自己的需求。